-
“糟心的”补贴--惠民政策后的牢狱风波
正文【案起塌陷坑】这个事儿还得从几年前说起。2004年,沛县XX镇XX煤矿由于多年开采,造成15000余亩土地塌陷,XX村居民便开始在塌陷坑内进行水产养殖,居某便是其中一员。2008年
2022-07-14
-
贪污罪要求国家工作人员以本人非法占有为目的(争鸣)
实务乱象:1、对于职务人与非职务人共谋,利用职务人职权便利,骗取公款后伙分的,实务中争议不断,一般都以贪污罪定性,且系共同犯罪。2、对于职务人与非职务人共谋,利用职务人职权
2022-07-14
-
走私犯罪既遂标准全面梳理
走私犯罪既遂标准探析作者:朱曙光(靖霖律师事务所总所合伙人、北京分所副主任)走私犯罪既遂与否,不仅是一种犯罪形态,更是对犯罪嫌疑人量刑的重要法定情节。准确认定走私犯罪
2022-07-14
-
假冒注册商标案件办理总结(实务)
假冒注册商标案件证据审查若干问题分析作者:刘超(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首发于《中国检察官》杂志,来源于作者投稿。 在假冒注册商标案件的办理过程中,部分办案人员在证据
2022-07-14
-
毒品互易用于吸食,双方是否都构成贩卖毒品罪?
本期讲的“毒品互易”是指类别、质量、纯度等不同毒品之间的相互交换,而且没有其他财物的补助,就单纯的毒品换毒品行为。对于该行为,理论上有三种意见。1、不管目的,互换双方
2022-07-14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4个无罪判例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4个无罪判例 由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林日升 提供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为民间借贷提供
2022-07-14
-
占用单位财物抵扣欠薪是自助行为还是职务侵占
一、相关案例1.因讨薪遭殴打将基于职务所管理的财物变现抵扣工钱的行为定性应根据其行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来认定——刘会奇等被控职务侵占宣告无罪案案例要旨:行为人
2022-07-14
-
最高法:逃逸作为入罪评价后,不能再作为加重情节评价
本栏目提示:下文的观点,不能机械套用在所有的逃逸案中,如果在事故发生后逃逸,事故发生地又无还原事故经过的的设备,因为逃逸导致客观上无法认定事故的责任,那么根据《交通安全
2022-07-14
-
诱骗他人送货并利用间隙转走财物如何处理(诈骗、盗窃)
作者:顾顺生(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一、案情2016年4月的一天,殷某至李某经营的商店,假冒附近某工地的员工,谎称采购烟酒等物品,由此骗得李某信任。后李某应殷某要求借给
2022-07-14
-
(注意!)国有参股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要实质审查,党委任命文件可能被滥用!
裁判要旨:行为人作为国有股份制企业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职务任命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并下发公司文件而决定,但相关证据证明,该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涉及公司经营管理的全部事
2022-07-14
-
敲诈、抢回自己输掉的赌资如何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七条:抢劫赌资、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一般以抢劫罪论处,但行为人仅以其所输赌资或所
2022-07-14
-
这个诈骗案,让我对诈骗罪有了新的理解 !
2014年的上海,"医托"猖獗至极,全市都在打击涉医犯罪,但由于刑事案件对于构成诈骗罪有一定的证据要求,很多医托团伙被抓获后无法顺利走完刑事程序。当时上海曾经捣毁一个全国
2022-07-14
-
(首例)监察委留置1日被折抵刑期1日(山西省第一个吃螃蟹)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解读附后),明确监察委员履行三项职责(监督、调查、处置),可以采取
2022-07-14
-
前检察官谈不批捕的秘诀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检察院,侦监科跟公诉科一样,都是业务部门。侦监科的主要工作就是案件的批准逮捕工作。从表面上看起来,批准逮捕工作没有公诉工作那么重要,地位也没那么突出
2022-07-14
-
漫谈辩护的目标与策略
漫谈辩护的目标与策略——以侦查阶段为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我国公、检、法机关都有庞大完备的案管系统,上级公、检、法可以随时查阅下级公、检、法的所有录入案件
2022-07-14
-
全国22省市常见罪名定罪量刑数额标准
提示:除全国统一标准的几个罪名,本文汇聚了1.北京、2.上海、3.广东、4.江苏、5.浙江、6.山东、7.安徽、8.四川、9.河北、10.辽宁、11.黑龙江、12.湖北、13.天津、14.江西、
2022-07-14
-
公诉人最担心办错案,其实很欢迎律师尽早提意见
作为一名前公诉人,我曾在检察院工作五年,办理了近千件案件,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各类罪名和各种犯罪嫌疑人,对公诉人审查起诉的流程比较熟悉。接下来我详细讲一下这个话题,希望能
2022-07-14
-
31种非理性上访行为面临的法律风险(专业普法)
1、越级走访,或者多人就同一信访事项到信访接待场所走访,拒不按照《信访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推选代表,经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后果:依据《信
2022-07-14
-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关于伪造机动车登记证书如何适用法律的请示》的答复
你院《关于伪造机动车登记证书如何适用法律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电话答复如下:一、2007年两高《关于办理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2022-07-14
-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关于多次盗窃中“次”如何认定的法律适用请示》的答
你院《关于多次盗窃中“次”如何认定的法律适用请示》收悉,经研究,电话答复如下:多次盗窃中“次”的判断,可以参照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20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