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刑事律师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

理财公司涉非法吸储430亿 客户向银行索赔被驳回

2022-07-14 来源:北京刑事律师

为了投资让“钱生钱”,市民姜海通过某银行网银支付购买了理财产品,没想到收益与预期背道而驰,不仅钱没增值反倒亏了20万元。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民法院一审后,认定姜海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属于自身行为,与银行无关,据此驳回了姜海的相关诉求。

2014年10月,姜海在某银行办理了一张借记卡,随后陆续向卡内存入30万元。卡里有钱,但如何让“钱生钱”呢?一天,姜海与朋友探讨投资问题,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他,“现在很多金融企业都通过网上银行卖理财产品,收益高又稳定,利息甚至可达10%以上。”

眼看朋友都在购买,姜海动了心,心想这可是个投资的好渠道,卡里的钱不急用,先买个20万元,半年就能有1.5万元的利息,况且资金是通过大银行的网银系统交易,应该不会出问题。

于是,2014年末,姜海通过该银行网银支付购买了某公司的理财产品,额度为20万元。开始的3个月里,姜海每月都会收到短信告知其该月利息的收益情况,这让姜海很踏实。2015年6月,半年期满,坐等收钱的姜海来到该银行取钱。“您卡内现在只有10万元,要全部取出么?”听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话后,姜海慌了。“我还有20万元的本金和1.5万元的利息去哪了?”姜海找到该银行大堂经理理论。

面对20万元人间蒸发的事实,姜海认为该银行要承担责任。“既然是指定用该银行的网银支付,那该银行肯定和理财产品公司有合作,资金安全出了问题,银行得给我赔!”姜海说。此后,姜海半年内多次来到该银行索取自己存入的20万元本金及利息,均遭到拒绝。

姜海将该银行诉至法院,诉求某银行支付自己本金20万元、利息1.5万元。新市区法院审理后查明,姜海购买的理财产品是在其他网络平台上交易,只是利用该银行网银转账,他买的既不是银行自家的理财产品,而且该银行与理财产品公司也没有代售合作。现因该理财产品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由公安部立案侦查,该公司案件涉及22个省市,全国涉案金额高达430亿元,姜海应向公安机关报案。

据此,法院审理认为,由于姜海用该银行网银支付购买理财产品时,已知这并不是该银行的理财产品,属于自主自愿的其他投资行为。因此,投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他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该银行无直接关系,故法院驳回了姜海的诉讼请求。

+1

,北京有名的刑事辩护律师,北京有名的刑事辩护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在线咨询按钮
点击上图立即联系咨询刑事辩护律师

刑事罪名

联系方式

电话:13683328267

邮箱:xuxiaopengfalv@126.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甲11号中建大厦C座二层

浏览手机网站
微信咨询律师
西城刑事律师,北京取保候审律师,门头沟刑事律师,昌平区刑事律师,北京著名刑事辩护律师

声明:本站程序部分素材及文章来源于网络,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立即删除。

Copyright 2022 北京刑事律师 技术支持:无罪辩护 xml地图 普通地图 法律顾问:徐晓鹏律师
  • 13683328267
  • 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