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探望权纠纷怎么处理?
孩子探望权纠纷需要分以下几种方式来选择处理办法:
(一)因探望权的行使而产生的纠纷
1.一方以对方拒绝、阻碍己方探望权的行使为由起诉要求行使探望权
实践中,大量存在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因对方未及时支付抚养费而拒绝其探望要求,或者因离婚时对对方产生的怨恨未消,心结未解开,为了报复对方而拒绝对方的探望要求等情形。对此,即使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以种种理由抗辩其拒绝对方探望事出有因,但如果仅仅是上述以财产和感情为基础的理由,没有法律规定的应当中止或者剥夺探望权的情形存在的,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法院一般均会支持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提出的探望要求。
2.一方以之前确定的探望权行使方式存在问题为由起诉要求变更探望权行使方式
实践中,提起该类诉讼的原告既包括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亦包括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提起诉讼的一方均是对现有探望权行使方式不满,起诉要求变更探望权行使的方式,所提出的理由各种各样:包括既定的探望时间和方式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不匹配、探望时间过多或过少,甚至是对方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等原因。
在对这一类型的案件处理上,法院往往采取审慎的态度,遵循儿童利益优先并兼顾履行及执行的原则。在全面考查双方当事人的居住、工作情况的基础上,以子女利益(身心健康、生活、学习)优先为首要原则,同时充分兼顾今后探望权的实际执行,寻找到各方利益平衡点并确定最佳探望方式,最大程度上实现探望权的立法初衷,保障子女及父母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如已经确定的探望权行使方式符合法律规定,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非因特殊理由不得随意改变。但同时,如经过多方权衡,既定的探望权行使方式确实有违子女利益优先的原则或不利于探望权的长期履行的,亦可准予变更。
(二)因探望权的中止而产生的纠纷
《民法典》(2021.01.01生效)第38条第3款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可见,我国《民法典》(2021.01.01生效)将“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作为探望权中止的唯一法定事由。对于何种情况下构成“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法律并无明确的规定,实践中认为包括以下情况:
1.探望权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2.探望权人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影响子女身体健康的。
3.探望权人有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可能会危及子女健康的。
4.探望权人与子女感情严重恶化,子女拒绝其探望的。
5.探望权人在行使探望权时对子女有侵权或者犯罪行为,损害子女权益的。
6.发生过借探望之机藏匿子女的行为或者有明显藏匿倾向的。
7.探望权人在探望期间,有教唆、胁迫、引诱子女作出违法行为的。
8.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实践中,法院在审理一方提出的中止探望的案件时,会着重审查其中止申请有无充分的理据支持,一般情况下,如提出请求一方无充分证据或者其证实的情形并不属于法律认可的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的,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需要明确的是,探望权的“中止”不同于“终止”,只有在探望权人或被探望权人死亡、被探望权人成年的情况下,探望权才会终止。所谓的中止探望权,是因为出现了探望权人行使探望权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探望权人应暂时停止行使探望权,在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消失后,就应该恢复探望权人的探望权。
(三)因探望权的恢复而产生的纠纷
《民法典》(2021.01.01生效)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第3款规定:“.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可见,探望权的中止是可逆转的,当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探望权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申请恢复探望的权利。但此时应当明确以下条件:
1.探望权的恢复,必须满足中止探望的事由,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完全消失。
2.探望权的恢复必须经由法定的程序。即使中止探望的事由消失,探望权亦不可自行恢复,而应向法院提出请求,经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准予恢复。
二、探望权的消失有下列三种情况:
1.被探望人死亡;
2.探望权人死亡;
3.被探望人成年
探望权是法律赋予的,任何人、任何单位都无权中止这种权利的行使。
探望权人自动放弃探望权,由此而产生对子女身心健康的影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或子女都有权提起损害赔偿的权利;探望权人滥用探望权造成子女身心健康的损害,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或子女都有提起损害赔偿的权利。
父母离婚后,需要支付孩子抚养费的一方,可以享有孩子的探视权,公民在行使探视权的时候,必须要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强迫孩子见自己,也不能采取违背当初约定的方式来行使探视权。
北京刑事律师北京刑事律师法学理论功底扎实 ,工作认真细致 ;与法学界联系广泛 、密切,紧密结合法律理论和实务;对重大疑难的案件诉讼经验丰富 诉讼技巧运用娴熟。 执业以来办理了众多典型疑难案件和复杂法律事务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 、《焦点访谈》,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北京时间》以及《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 、《凤凰网》、《中国网》等都曾进行过多次报道和介绍 。关于孩子探望权纠纷怎么处理?的更多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北京刑事律师北京刑事律师。
相关内容:探望权的主体包括哪些人
在离婚后,对于没有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来讲,其是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的,也就是可以不定期的与未成年子女的联系、会面、交流等等。那法律中是否有规定探望权的主体包括哪些人呢?还是仅限于没有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具体了解吧。
一、探望权的主体包括哪些人
享有探望权的主体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尽了扶养义务的继父母,而与未成年人之间基于亲属法律关系的(外)祖父母和成年兄、姐,就不能成为探望权主体。
二、探望权的时间怎么安排?
一般地,探望的时间离婚双方可以约定,协商约定不成的,可由人民法院判决。
此外,如果在探望过程中发现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可能会被中止探望权。那么,哪些情形会中止探望权?
中止探望权的主要标准是出现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是由,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主要有:
(1)探望权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2)探望权人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危及子女健康的;
(3)探望权人在行使探望权时对子女有侵权行为或者犯罪行为,损害子女利益的;
(4)探望权人与子女感情严重恶化,子女坚决拒绝探望的;
(5)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特别注意的是,中止探望权的唯一条件就是出现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事由,如果只是因为子女跟享有探望权的一方父母关系变得恶劣,或是仅仅由于需要付出抚养费的一方不及时支付的,那就影响探望权的行使。
二、中止探望权怎么申请?
父母双方离婚后,父亲或母亲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具体申请中止探望权的关键是:
1、申请主体: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监护人。
2、申请过程: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征询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的,依法作出裁定。
当然,中止探望权并不是永久的,需要中止探望的事由消失之后还是可以回复探望权的。
四、探望权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根据相关法律中的规定,享有探望权的主体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尽了扶养义务的继父母,同时也对不能作为探望权的主体进行了说明,即与未成年人之间基于亲属法律关系的(外)祖父母和成年兄、姐,就不能成为探望权主体。